发布日期:2025-07-26 17:04 浏览次数: 次
本文摘要:——记2010年全国“十佳林场”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中国绿色时报10月31日报道(记者:苑铁军林萍)并非一帆风顺。
——记2010年全国“十佳林场”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中国绿色时报10月31日报道(记者:苑铁军林萍)并非一帆风顺。从年营业收入817万元到现在的3000万元,从负债900多万元到现在年资金积累900万元,从默默无闻到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一个又一个跃动的节点,串起福建省漳平市五一国有林场发展的运行曲线。
以智的力量谋变求新。在已处于上升通道的这条运行曲线上,五一林场谷底爬坡的印记清晰可见。
以智求变,让制度创造效益这是五一林场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1996年,五一林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全场负债近900万元,基本要靠贷款过日子。
走出困境重振五一林场雄风,全场干部职工期待新一届场领导班子为他们找到一个精彩答案。答案在深思熟虑中酝酿。健全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成为五一林场切入的重要突破口。
木材产销和营林生产管理、股室年度工作责任等一系列渐次推出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成为林场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全面推行的计划管理办法,不仅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部门人员有指标的齐抓共管局面,还使资金运转、成本费用支出、年度经济指标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监控和掌握。建立木材进出仓和超市化管理为核心的木材产销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原来在木材产销中存在的问题。
有规矩成方圆。龙岩市林业局局长黄楚光说,木材产销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的推出,不仅保护了林场的森林资源,还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保障了整个职工队伍的廉洁和稳定。一组数据,验证了五一林场通过制度要效益的发展路径。
现在五一林场年产3万立方米木材,比原来减少750亩林木的采伐面积,木材平均销售价格却比当地其他木材经营单位至少高出每立方米100元,仅此一项就比过去多收入300万元。2000年,五一林场木材产销管理办法和经济计划管理办法,被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视为样版,在全省国有林场系统推广。张火明说,现在买木材的客户都知道五一到林场买木材就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林场坚持价格公开,检量规范,服务优质,把客户是上帝的理念贯穿于木材经营的全过程,树立了优良的品牌形象。
一系规章制度渐次推出,健全了内控制度和完善内部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全场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2010年,五一林场全面实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五一林场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超过10%,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比当地社会工资收入水平高出35%,2010年全场职工年人均收入达4.51万元,比当地社会年均工资3.26万元多出1.25万元。借智致胜,向技术要效益上世纪80年代埋下的一粒种子,现在已是枝繁叶茂。
张火明说,在林场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对以马尾松为主的林木良种选育的研究始终没有放弃。截至目前,五一林场已投入1550万元用于良种基地建设。向技术要效益,厚积方能薄发。
对林业科研攻关的坚持与执著,终于让五一林场酿花成蜜。2006年,龙岩市林业局依托五一林场建立了龙岩市马尾松研究中心,其下设4个实验室拥有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组织培养、土壤分析和信息处理等先进科研设备。
高度重视林业科研攻关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让五一林场拥有了较为雄厚的良种科研攻关能力。栽下梧桐引得凤凰来。此后,五一林场还成为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与我国马尾松林木良种选育的核心基地,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科研攻关项目,实施了福建省马尾松良种繁育中心建设、福建省马尾松林木育种中心项目、龙岩市马尾松红心材高产脂等优良种质繁育基地建设等。2006年,五一林场马尾松良种入选参加了我国实践八号卫星的太空育种试验项目,同年成功注册闽林牌福建省首个林木种子商标。
2008年,闽林商标荣获龙岩市知名商标。2009年,国家林业局确认五一林场为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同年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截至目前,五一林场先后建成马尾松种子园1274亩,杉木种子园265亩,年产马尾松良种900公斤(平均每亩单产2公斤,居全国同类种子园最高产量),杉木良种200公斤。
建成马尾松基因库400亩,收集全国1400多份优良种质材料,建成马尾松试验林2134亩,示范林2.5万亩,杉木示范林1.2万亩。现在马尾松已进入2代改良阶段,经测定,五一林场选育的马尾松良种平均年高生长可达1.2米,平均遗传增益超过15%,是生长最快的林木种苗之一,成为目前福建省及南方造林大户的首选种苗之一。良种价格虽然比普通种高,但依然供不应求。至目前累计已向社会提供马尾松良种6620公斤,推广造林180万亩,累计增加森林蓄积量700万立方米,增加收益28亿元。
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林业科研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断提高了五一林场知名度,从1996年至今,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龙岩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借智储势,激活人才效益五一林场先后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王章荣等教授及其所带的研究生,对林场马尾松多世代遗传改良及其涉及的科研项目给予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以科研为目的每年应邀到五一林场的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有近百人次。
作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五一林场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级林业科研攻关项目。张火明说,为使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较好地解决林场自身的技术需求,近年来,林场始终坚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科技攻关、科研技术合作等方式,聚集、使用外部人才,促使现有人才得到锻炼与提高,从而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五一场已与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在借智储势的同时,五一林场并未放松培养自己人才的脚步。通过鼓励本场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短期学习培训和技能竞技等方式,不断加强和挖掘现有人才的使用潜力。近年来,五一林场还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两名、本科生两名,人才队伍得到优化和充实。
人才与科研形成的涟漪效应开始凸显。2010年3月,德国专家结束对五一林场的考察评估,认为五一林场具有资源和经济优势,职工素质好,科技水平高,经营管理规范,在全国实施中德技术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的3个林场中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林场。2011年3月,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SGS,对五一林场进行森林认证主审审核,确认其正式通过了该机构的森林认证。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让五一林场的资源效益不断增长。
近年来,全场在完成3万立方米采伐量的同时,森林资源蓄积量仍然实现8万立方米的年净增长,真正实现了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目标。张火明说,森林认证通过实现了林场森林经营的国际接轨,使林木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森林认证,使全场员工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经营理念得到改进,极大地促进了林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为科学经营森林树立了典范。
本文来源:九游娱乐app官方入口-www.08bzd.mobi